从长沙出发,跨湘江、过潇水,一路向南,便是地处潇湘源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萌渚岭依旧苍翠,但与八年前不同的是,曾经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江华已于2019年4月正式脱贫摘帽。
“中南大学的对口扶贫给我们江华县的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为江华县54万人民群众的健康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江华县卫健局局长唐正亚说。
2013年以来,中南大学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全面、深入对口支援江华县。医改难题在基层,基层难点在于服务能力提升。中南大学立足江华县实际问题,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帮扶合作体系,从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多个方面对江华县的卫生医疗体系进行全面帮扶。
从无到有,专科建设先行
“当时我们要做一个脑膜瘤手术,准备在手术的刚开始对患者进行快速补液,防止患者在术中发生血压过低的状况。杨慧老师知道后便立刻阻止了我们。”江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王立生回忆。
2013年湘雅三医院杨慧博士来到县人民医院,针对患者在手术中血压降低的情况,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即在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少量补液,并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稳定患者的血压。“术前快速补液会加重患者脑组织水肿,头部手术并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杨慧解释道。采用新做法后,患者术中的颅内压更加稳定,方便了手术操作和患者的术后康复。“湘雅三医院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传递了很多先进理念,促进了我们从对患者的经验式管理向精准化管理的转变。”王立生说。
“对一个医院来讲,重症医学科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但在过去我们是没有的,很多危重病人只能转院治疗。”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李希俊站在重症医学科的门口,讲述着它的建立过程。当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得知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李志凌博士将来院时,还有些嘀咕,医院目前还没有重症医学科,专家来了怎么办。李志凌博士到江华后立即下临床了解实际情况,认为目前综合实力允许,向县人民医院建议立即开设重症医学科,他亲自到现场进行规划设计、筹备设备设施、培训医护人员。在湘雅三医院的支持下,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4月正式创建重症医学科,实现域内重症医学零的突破。
近年来,依托中南大学湘雅系列优质医疗资源,县人民医院填补了多个医疗领域的空白,成功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级县区临床重点专科2个。重症医学、口腔医学、介入医学现已发展成永州南部地区首屈一指的特色医疗中心。
资源植入,“传帮带”为要
“要说我们医院最缺的是什么,那还得说是人才。”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昌江介绍,江华县地处偏远,很难吸引到优秀医生,“没有人才愿意来,我们就要自己培养人才,中南大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近六年来,中南大学先后派出26批76名医学专家驻江华进行业务帮扶指导,涵盖21个临床、管理学科,所有人才均沉到一线临床科室,每批次驻点6个月。专家们深入科室,进行坐诊、查房、带教、手术,同时参与科研、教学、培训、宣传等行政管理,累计开展适合基层诊疗、推广医学前沿的学术讲座59次,护理同质化培训3次,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400人次。
湘雅三医院为百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既要迎进来,更要走出去。江华各级医疗机构也借助中南大学帮扶契机,全力打造生力军。为构建完善合理的人才梯队,仅县人民医院就选送了35名医生、39名护士到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涵盖21个学科。“通过这样一个双向的交流,医院很多医生都得到快速的成长,各个科室都涌现出了很多新的骨干力量,我们的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有了一个显著提升。”李昌江介绍,县人民医院的下一步目标便是在现在二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继续依托中南大学的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打造三级综合医院。
为进一步加深资源植入,挖掘并发展江华县瑶医瑶药产业,2019年12月10日,“中南大学江华瑶医药研究院”在江华注册挂牌。研发工作顺利推进,首批瑶药产品柳叶清荼、瑶龙香精油试剂研制成功;产后复元方、强身健骨方、发汗退热方等瑶药方剂拟申请“消”字号批文。
目前,江华县人民医院已经得到湖南省卫健委关于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批复,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甲妇幼保健院,硬件和软件跻身全市前列;白芒营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业务辐射到邻省的周边乡镇。
分级诊疗,解决群众难题
“对于医疗资源紧缺的基层来说,要想解决看病难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的制度。”江华县卫健局副局长罗军介绍,江华县16个乡镇全部已配齐卫生院,304个行政村也实现了卫生室的全覆盖,真正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就应怀疑患有肺结核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清早,驻长山村卫生室的大圩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郭良玉正在给村民讲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讲座结束后,一些村民却没有离开,而是在郭良玉的门口排起了队,“郭大夫我这个血压还稳定吧?”“郭大夫,我今天的治疗什么时候开始?”一时间,卫生室里甚是热闹。
村民在健康小屋里接受远程问诊
长山村村民刘后良在做完心脏手术后每月都要做一次心电图,“过去村里没有条件,我都要去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的人多,需要排队,一来一回就要一天的时间,加上车费要300元。现在条件好了,在村里就可以直接做心电图了,而且都是乡里的收费标准,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刘后良边说边接过打印好的检查报告。郭良玉介绍,现在长山村卫生室拥有血压仪、心电图仪及其他一些常规的理疗设备,并配齐了各种临床常用药品,村民的常见疾病治疗和常规检查在村里就能完成。“像心电图分析这种我们在村里解决不了的工作,就通过互联网将检查数据传给县人民医院,几分钟内就能收到分析报告。”郭良玉讲完后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湘雅系专家团送医下乡
江华县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处,属湖南边远山区县,到省城长沙约450公里,车程约5小时左右,遇到疑难重症,县域解决不了的怎么办?“中南大学充分考虑到这个实际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中南大学驻江华扶贫工作队队长,江华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国栋介绍。
2018年以来,中南大学投入资金300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了“内接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外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方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提供的便捷、质优、价廉、可持续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互联互通便民
2020年3月15日早,家住大圩镇聂家村的姚相政突发上腹疼痛,在大圩镇中心卫生院被初步诊断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转诊江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紧急会诊发现患者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考虑到当时医院缺乏处置该病的临床经验,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或留在县人民医院,利用同湘雅三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进行治疗。姚相政家庭考虑到自身经济情况,加上病情危重,担心路上发生意外,便决定留在江华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医院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远程会诊通道,在湘雅三医院的全程指导之下成功完成手术,经过17天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姚相政痊愈出院。
“治疗效果很好,术后恢复得也快,我现在经常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养些鸡鸭补贴家用,身体都没有什么负担。”疾病成功治愈,姚相政夫妇又有了新的奔头。
远程治疗在给患者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次远程会诊治疗,也让我们医院有了处置重症胰腺炎的经验,提高了我们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和管理能力。一些过去我们没有能力处理的疾病,现在利用远程医疗也可以逐渐上手治疗了。”江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伍光晗介绍。
今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指导下,江华县人民医院五官科首次为一名舌癌患者实施舌癌根治术
大圩镇长山村村民吴尧记的妻子在2009年曾患脑血管疾病,之后便双耳失聪,瘫痪在床,其家人认为这是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便放弃了治疗。直到2019年,事情才有了转机,中南大学驻长山村扶贫队队员曹斌进行入户走访时仔细询问了其妻子情况并建议她再次入院治疗,之后便帮忙联系县人民医院的床位和医生。通过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远程会诊,吴尧记妻子最终被诊断为帕金森,经过系统治疗,现在已能进行正常交流,吃饭也基本可以自理。“这次治疗经报销后仅花了500多元,而且我妻子也好多了,家庭负担一下子就小了不少。”妻子的病好了,吴尧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目前,江华县已建成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等4个中心,1个“江华好医在线”手机APP和1个妇幼健康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乡检查、县诊断”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
截止2019年底,江华县共有各类注册医疗机构379家,实现了县、镇、村的医疗资源全覆盖。2019年江华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2%,较2016提升12%;县外医保基金报账支出占总支出的22.8%,较2016年下降5%;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85.4万人次、占比64.62%,较2016年增加8.9%……在中南大学的对口帮扶下,江华县不仅县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也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脱贫新路子。